平鲁的党组织是在抗战开始后建立的。最早开始发展共产党员是在19377月和9月两个月当时是由牺盟特派员屈健介绍,全县仅发展了几名党员。 

  

  同年9月之后,赵仲池以中共晋绥边工委书记的身份,率领一批党的干部来到雁北平鲁。在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中,按照中央关于“积极、慎重”的建党方针,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各级党组织和群众团体组织。他多次强调,只有把党的工作扎到基层,才能有效地开展抗日斗争。 

  

  11月,屈健根据赵仲池的指示,在平鲁西山区迎恩堡村组建起抗日游击队六支队以后,很快便在游击队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建立起平鲁县第一个党支部。同年12月下旬,中共晋绥边工委改称特委后,赵仲池又指示平鲁县成立了县委工作委员会,书记兼组织部长为屈健,宣传部长为王平(又名王默平),工委委员为刘华香和柏玉生。 

  

  平鲁县工委成立后,根据特委的指示,立即举办了政治训练班,参加学习的30多名抗日积极分子多大多数均系原平鲁男、女高小的学生。他(她)们经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显著提高,紧接着又有20多名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员队伍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平鲁县工委又及时组建成立了3个区委组织机构,并抽出我和党洪恩、赵文富分别深入3个区,协助区委在双碾、柳沟、东港、吴家窑等村庄着手发展和建立农村党组织。 

  

  19385月,平鲁全县已有基层党支部12个,共产党员47名。在此大好形势下,中共晋绥边特委决定撤销县工委,正式成立中共平鲁县委。县委书记为陈一华,组织部长为我,宣传部长为凤城(又名王海之),县委机关设在后暖沟村。我们平鲁县仅仅在半年里便能够建立起各级党组织,开创出一个抗日斗争的新局面,是与赵仲池的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分不开的。当时仲池同志那种沉着、冷静,废寝忘食的工作神态,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1939年秋,时任中共晋绥边地委书记的赵仲池,带领一名通讯员和一名文书来到平鲁县,重点检查基层的建党情况。我以县委组织部长的身份陪同赵仲池先后深入到吴家窑、高家窑、阻堡、兔儿水、刘家窑等村庄进行了检查。赵仲池书记每到一村,都要召来党支部成员、党小组长和一部分党员,问他们共产党的纲领是什么,共产党员的任务有哪些,什么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等问题。他针对多数同志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便集中全体党员给大家讲党课。他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连党的纲领、性质、任务都不了解,怎么能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呢?”他指示我们县委,工作尽管有千条万条,但抓党的建设工作应作为第一条。尤其在日伪、阎顽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必须使每个党员都清楚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世界观。 

  

  赵仲池书记的教导,给我们县委指明了工作的方向。从此,我们尽管处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但始终注意抓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工作,并在一部分西山根据地村庄建立起有关党员学习和生活会的制度。 

  

  (王亦文:平鲁区达达井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鲁县委组织部长、山阴县委书记、雁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建委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