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博
平鲁区博物馆位于平鲁区政府所在地井坪镇南山公园内,平朔公路西,文昌东街北侧。2013年7月建成并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本馆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侨胞之家”、“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朔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朔州市科普示范基地”、“武警朔州市支队爱国主义参观见学教育基地”、 “朔州市文明单位”、“朔州市中小学课外研学基地”、“朔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在展示平鲁历史人文风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平鲁区博物馆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结构为仿汉式砖砼结构,气势雄伟,造型质朴,体态刚健,成为平鲁区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馆区占地面积8000㎡,建筑面积5300㎡,展厅面积2600㎡,文物库区面积500㎡,馆内的基本陈列以平鲁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和红色革命印记为主题,由塞上文明、门神尉迟恭、平鲁革命斗争史、民族英雄李林等4个专题构成。塞上文明展厅主要讲述历史沿革、古代文明、边防重地、地灵人杰、寒上风情五个部分,通过大量文物、古遗址、古募葬、古建筑、边塞遗存、石刻石碑、历史名人、民俗文化等内容展示平鲁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门神尉迟恭展厅包括“横空出世”,大唐名将”,“至尊门神”,“奕世重光”四个部分,以大量碑刻、志书、遗迹照片和图版等,重点展示了尉迟恭出生在古代平鲁的种种历史依据和历史遗迹以及其在唐代初期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平鲁的革命斗争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具体组织下,团结全体民众,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和抗日武装,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前赴后继,走向胜利的历史。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平鲁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在这块血与火的土地上,日寇发动、制造了多起“扫荡”与“围剿”。有数以千计的党政、军、群众团体的领导干部、战士及抗日群众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民族女英雄李林展厅主要讲述在平鲁这块厚重朴实的土地上长眠着一位年仅24岁的巾帼英雄。在日军侵华的民族危亡时刻,她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艰苦的抗日前线晋绥边区,为平鲁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就是永远活在朔同地区人民心中的中华好儿女一一李林。
2009年9月10日,李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平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26套8733 件,其中珍贵文物 32 套47件,(二级1套1件,三级31套46件),一般文物357套7546件,未定级文物227套1140件。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平鲁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较为齐全,且历史跨度较大,上至远古地质年代,下迄公元20世纪近、现代,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作为展示历史的窗口,反映文明的殿堂,宣传教育的阵地,平鲁区博物馆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提升陈列展览的水平和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使博物馆真正成为“艺术展示的殿堂,学生学习的课堂,民众休闲的乐园”。作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平鲁区博物馆将继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平鲁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