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集中攻坚,平鲁区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535514924人摆脱贫困,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00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97元,年均增幅达到了27.71%。同时80个贫困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平鲁区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区第八次党代会上,确定了“转型出雏型,实现双翻番,建设美丽幸福新平鲁”工作思路,指出了全区“三农”工作战略考量和总体要求,为全区“三农”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发展方向。近日,召开了农业农村工作暨三级干部大会,提出了全力实施“12345”乡村振兴战略,即:突出一条主线、布局两区三带、打造四个园区、培育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全域化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突出一条主线。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条主线”,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创精品、增技稳就业、环境树标杆、旅游塑品牌”等的发展目标。

布局两区三带。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中产业是基础、生态是灵魂的核心内涵,加快布局西北农牧长城文化观光带和东南工矿城郊农业生态治理区“两区”;加快布局粮草种植带、牛羊养殖带、长城文化带“三带”。打造优质杂粮基地40万亩,油料基地12万亩,马铃薯基地13万亩,中药材基地0.6万亩,新建优质原料示范茶园基地1万亩。提速推动八大绿色生态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引进新发苑湖羊研究院,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扩繁交易中心;创建20万吨饲草加工基地和10万吨有机肥加工基地。年内完成长城板块旅游公路续建工程34公里,两条旅游支线工程17公里;沿长城1号公里,高标准建设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品打造6个特色民宿休闲体验项目、8个驿站、9个观景台,创建“山西美丽休闲乡村”6个;巩固提升20万亩油菜花、荞麦、向日葵3大兼具食用和休闲观光的生态旅游基地,打造百里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加快推进投资5亿元的下木角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和总投资550万元的张崖沟烈士纪念设施改建工程。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推动全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年内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0.6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100公顷,水源工程30处。

打造四个园区、培育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全面打造冷凉有机旱作现代种植园、牛羊现代养殖园、农产品现代加工产业园、长城文化农家休闲民宿园、“四个园区”,依托“四个园区”,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努力形成杂粮、牛羊、中药、油料、设施“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年重点支持5个产业集群项目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10%。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至少引进1家农业龙头企业,签约投资额不低于1亿元。持续发力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培育作为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着力点,积极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原材料等各类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品牌创优等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依托木森、鲁丰、源生泰等一批龙头企业,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开发市场等方面,重点打造“红山荞麦”、“精品羔羊”、“优质油料”、“养身药茶”等一大批具有平鲁浓厚乡土气息的特色品牌产品,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平鲁杂粮、牛羊、油料、中药、设施产业集群。同时在采煤沉陷治理区,现平鲁区旅游景点之一如意湖,打造总面积2300多平米的农产品展销馆和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推开农产品销路,架好平鲁“特”、“优”农产品与大都市需求的桥梁,让城市居民和紧紧镶嵌在产业链中的农民能够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