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平鲁真的来对了。”在朔州市平鲁区近日召开的2024年“双招双引”高层次人才表彰会暨人才工作会议上,三一集团产业投资总监翟欣称,一年多时间里,自己频繁往返湖南长沙和山西平鲁,建设新厂房,推动项目落地。
有同感的,不只是翟欣。从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立到三一朔州5GW单晶硅建设项目落地,近年来,随着平鲁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企业家、专家学者带着项目、创意、科研成果,推动重点项目在平鲁大地落地生根,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冬日的平鲁,秀美山川间冰雪覆盖。走进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的实验室内,智能化的生产场景随处可见,工程师、技术工作者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作为地地道道的的平鲁人,共青团平鲁区委书记、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卢丽花称,平鲁对自己而言,有天然的吸引力,是情感依托,同时这里资源禀赋独特,产业发展势头向好,潜力十足。“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为企业生产力与人才智力相结合提供了新平台,让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平鲁区落实落地。”据卢丽花介绍,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氢能源创新联合实验室,组建起一大批人才和创新团队,正在努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是平鲁区推动能耗“双控”、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实践之一。近年来,平鲁区以科技创新引领双碳发展新路径,集中优势资源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畅通引才聚才渠道,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动能、提升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平鲁的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破题起势到积厚成势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表示,平鲁区明确打造“新型绿色能源示范区”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确立了延伸煤炭、抓住光伏、优化风电、盯住氢能的转型路径,未来将立足实际抓好人才工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增动力、添活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平鲁区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有很大的热情和诚意。”翟欣说,2023年6月,三一集团为光伏产业项目选址,朔州平鲁是第一站,走访观摩之后很快就确定了项目。走进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厂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工人师傅正在进行硅片复检包装作业。“这里的生产线一分钟可以生产246片硅片,企业在平鲁区已连续签了三个投资协议。”翟欣说。从硅棒到硅片,再到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军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路上,企业正不断为现代化平鲁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通”,平鲁区引进绿色催化专家团队、煤矸石高值利用专家团队、PEM制氢专家团队、氢燃料电池专家团队等专家博士40余人开展合作与交流,通过博士工作站等平台,打破引才地域限制,设立太原科技大学人才工作站、山西大学人才工作站等,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发展共赢。“在平鲁区人才政策体系的加持下,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厂也制定了相应人才奖励办法。”三一硅能朔州5GW硅片工厂负责人崔三观介绍说,企业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给予人才生活补贴,开放培训授课通道,启动人才培养计划等,有效促进了人才与企业发展的精准链接。如何让想干事的人能够“干得成”?平鲁区因地制宜加大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培养力度,三一集团、长庚金晶朔州有限公司等纷纷入驻,进一步营造识才爱才留才氛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融合集群发展,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落实落地,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近些年,平鲁区坚持签约、落地两手抓,政策、服务齐同步,布局建设新兴产业,构建高效招引新模式,推动“双招双引”提质增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太原科技大学教授李旭峰于2024年挂职平鲁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旭峰介绍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研究院会大力引进掌握高新科技并能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的专业人才,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努力形成“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高层次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链式效应。在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的同时,平鲁区同时做到用心用情引才用才、育才爱才。据平鲁区人社局规划就业股股长史明介绍,平鲁区为成功创业的项目和小微企业提供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企业新招用人员培训补贴和创业场地租赁补贴,用真金白银鼓励各类人才大施所能、大展其才。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服务、举办首届“星火项目”创业创新大赛、开展重点社区(村)充分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最大程度压缩项目审批时限……一次次认真倾听、协调、服务,聚焦人才所想、企业所盼,让越来越多企业家、专家人才感受到平鲁的诚意。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事关平鲁未来发展大局。”郝云表示,平鲁区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招项目、引人才,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完善“双招双引”路线图、施工图,促进要素资源互动耦合,为加快推动平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