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下水头乡口子上村坐落在平鲁西部山区,全村国土总面积27411亩,其中耕地面积9928亩,林地面积3256亩,全村336户中,有贫困户15户34人,低保农户68户75人;现在,在村贫困户为5户7人,年龄均在65岁以上。
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现在,口子上村正在抓住契机,积极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口子上村地处要冲,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在这里成立了基层党组织,留有贺龙元帅当年路居的旧址。从地理位置上看,口子上又是一个旅游的中转站和衔接点。从口子上西去数十公里就是著名的引黄入晋枢纽——万家寨景区;由口子上村北上,是乌龙洞和人马山景区,一直延伸到平鲁北部长城景观。
平鲁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朔州市政府信息中心驻村扶贫工作队先后为口子上村硬化广场2000平方米,2018年安装10kw村集体经济破零电站一座,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2019年,下水头乡党委、政府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使口子上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龙头的脱贫攻坚工作走出了更为关键的一步。2019年,口子上村积极发挥全村23名共产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全村共修建党旗砖雕1座,新建党建广场、小公园、凉亭各1座、公厕2座,完成硬化街道455平方米,新砌石头墙1350立方米,砖砌花栏墙950平方米,完成墙体彩绘159平方米,喷刷自制黄泥涂料3320平方米,拆除旧窑旧院50间6180平方米。维修院墙、窑檐,保护传统村落民居,推进了村庄绿化。并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种水蜡7000株、油松5000株、金叶榆、卫矛球200余株、云杉50株等,为下一步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打造旅游新村的过程中,同时也为贫困户的脱贫增收提供了可能和机会。贫困户杜耀参与村庄建设改造工程,仅2019年就出工32个,净增收7680元。69岁的贫困户何恒的妻子为工程队做饭,连续将近两个月,共收入3150元,还有一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老年贫困户,比如李森、乔凯山等,村委也安排他们从事一些诸如打扫村街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活儿,通过挣积分的办法,使他们通过爱心超市获得相应的劳动、生活用品,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根据发展乡村旅游方案的设计,口子上村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首先,将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探索“红色基地、绿色发展”增收致富路径,依托贺龙元帅口子上村路居窑洞,挖掘我党在抗日战争的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发展以采摘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口子上村将利用废弃窑洞改造成民宿、客栈,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餐饮,开展手工艺品、优质小杂粮零售业务,真正实现脱贫增收致富,发展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小康村。
研究表明,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而口子上村正是具备了这样的资源优势,适时发展乡村旅游业就成为了必然。
事实证明,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积极利用当地具备开展红色旅游的优势,适时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定位准确,措施得力,落实精准,就会效益显著,就会前景无限。同时,也可以形成辐射效应,全面助推当地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扶持贫困群众走出贫困,带动贫困群众走向富裕的重要门路,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并因地制宜地做好这项工作,为振兴乡村、同步小康摸索出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