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鲁区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全区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经济工作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提振发展信心,优化经济结构,防范化解风险,全区经济逐步回升向好,供需稳步改善,转型前景广阔,民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增速双双第一(朔城区剔除开始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六,增速第二;第二产业增加值265.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速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速第一。三次产业占比分为1.7:72.9:25.4。
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13.1%,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1.7%,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四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环比看,四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
一、粮食产量稳中有长,畜牧业生产再创新高。全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31345.12亩,同比增长0.1%。粮食总产量68777.29吨,比上年增加555.26吨,增长0.8%。分品种看, 谷物产量49506.15吨,增长1.4%;玉米产量17780.3吨,增长4.1%。豆类产量3124.98吨,下降27.4%。其中大豆产量2721.82吨,增长1.6%。薯类产量(鲜薯)产量80370.8吨,增长6.4%。油料播种面积105127亩,同比增长8.4%。产量9733.2吨,增长16.5%。全年生猪出栏38282头,增长21.8%,年末生猪存栏30673头,增长15.9%。牛出栏6091头,增长24%;存栏16161头,下降3.4%。羊出栏72945只,增长5%;存栏190272只,增长3.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147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猪肉产量2954.4吨,增长21%;牛肉产量1021吨,增长22.4%;羊肉产量1078吨,增长2.3%;禽肉产量93.6吨,增长33.7%。牛奶产量5114.3吨,下降37.4%;禽蛋产量740.5吨,增长8.9%。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电力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六县区排名第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8亿元,同比下降1.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4%;电力总产值增长10.7 %;非煤产值同比增长3.2%。
从产量看,全年原煤产量12570万吨,同比增长16.5%,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二。其中平鲁本区原煤产量4446万吨,同比增长19%。洗煤产量7837万吨,同比增长4.1%,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幅第四。其中平鲁本区洗煤产量1415万吨,同比增长4.6%。发电量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二。
从生产效益看,全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5.22亿元,同比下降17.3%。
三、服务业持续平稳增长,主要行业逐步向好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速第一。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5.9%、6.3%、6.6%、11.7%。分季度看,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二季度增长2.7%,三季度增长5.8%,四季度增长7.5%,。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限上消费份额有所增加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幅第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96亿元,增长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01亿元,增长7.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2.08亿元,增长9.2%;餐饮收入17.89亿元,增长3.3%。
1-12月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7亿元,同比增长29.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8亿元,增长2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68亿元,增长59.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8亿元,增长30.4%;餐饮收入0.19亿元,增长18.4%。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9%,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降速收窄,三产投资大幅增长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0.61亿元,比上年下降0.8%,降速为全年最低。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二、增速第五,低于全市六县区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8.2%,采矿业投资增长102%,制造业投资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6.3%。民间投资增长7.1%。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6.7%,低于全部投资85.9个百分点。
产业类投资68.7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5.3%。
六、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5元,同比增长5.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9元,同比增长4.5%,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速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4元,同比增长8%,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五,增速第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比2.15,比去年缩小了0.08百分点。
- 财政收支总体下降,民生领域保障有力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75亿元,同比下降3.6%,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速第三,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 20.4亿元,同比下降7.9%;非税收收3.36亿元,同比增长35.4%。
全年全区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15亿元,同比下降0.8%。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幅第六。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7%;教育支出增长6.5%;科学技术支出下降67.1%;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0.5%;医疗健康支出下降10.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9.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17.3%;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