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及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总体稳定运行,保持在了合理区间,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建设“一区两城”,写好“两本答卷”,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总体经济保持正增长

全年经济增长呈季度性回落趋势,但保持了正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地区生产总值为36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3%。总量排名全市第二,但增速逐季回落,一季度为7.6%,二季度为5.7%,三季度为5%,四季度为0.3%,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低,位居全市六县区末位。对全市的贡献率达28%,居全市六县区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1.4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4.7亿元,增长1%。三次产业占比为1.58%、75%、23.42%,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产下降了0.31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3.57个百分点,三产下降了3.2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是我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农业生产稳中向好

全年全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551.9万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54356.2万元,同比增长8.5%;林业产值7284.1万元,同比下降27.4%;渔业产值26.7万元,同比下降27.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11万元,同比增长5.8%。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粮食播种面积35375.4公顷,同比增长0.1%,总产量达到68222.03吨同比增长1.5%单产128.57公斤/亩,同比增长1.4%油料播种面积6464.85公顷,同比增长8.7%;产量8352吨,同比增长6.2%;单产86.13公斤/亩,同比下降2.3%。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畜禽生产稳中向好,主要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生猪出栏29430头,增2.9%。牛出栏5276头,下降32.2%;羊出栏72609只,增长8.5%;家禽出栏4.72万只,增长54.8%。牛奶产量7503.3吨,下降8.2%;禽蛋产量666.2吨,增长26.5%。

三、工业生产总体运行良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 %居全市六县区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对全市的贡献率-1301.7%,居全市六县区末位

4月份为界线,之前持续攀升,之后逐月回落,到11月份成为负增长。

 

       

  从产值看,全区全年62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675.0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平鲁本区完成334.51元,同比增长22。7%,占全区规上产值的49.56%。分行业看,34家煤炭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5.43亿元,同比下降3.3%;15家电力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07亿元,同比增长49.5%;13家非煤电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51亿元,同比增长32.4%。煤炭、电力和非煤电产值分别占全区规上产值的80.8%、13.94%、5.26%。

从产量看,煤炭生产总体较好。全年全区生产原煤10790万吨,同比增长0.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一、增速第四,对全市的贡献率8.1%,居全。从3月份起,原煤产量增速逐月下降。平鲁本区生产原煤3738万吨,同比增长6.5%

   

 

洗煤产量平稳增长。全年全区洗煤7528.5万吨,同比增长1.7%,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对全市的贡献率119.7%,排名第一。其中平鲁本区洗煤1352.4万吨,同比增长3.86%。

    

 

电力生产持续走高。全年全区发电量28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速均居全 ,对全市的贡献率高达97.7% ,排名第一。其中风电发电43.7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18%;火电发电240.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25% 。

 

工业企业效益整体较好。全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1%;实现营业收入755.7亿元,增长10.5%。这两项指标绝对值和增速均居全市六县区之首。

四、服务业发展滞后   

全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84.7亿元,同比增长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六县区排名末位。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逐季回落,一季度增速为6.2%,二季度回落到3.8%,三季度为3.1%。四季度回落为1%。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42%,比去年同期降低3.2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29.61亿元,同比下降5.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9亿元,同比下降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75亿元,同比下降5.84%;金融业增加值4.57亿元,同比增长6.2%;房地产业增加值5.97亿元,同比增长4.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 6.07亿元,同比增长1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4亿元,同比增长6.1%。

    

五、固定资产投资加快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81.23亿元,同比增长11.6%,10月以来逐月回落,本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三、增幅第二。对全市的贡献率27%,位居第二。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7.21亿元,同比增长11.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24亿元,同比下降 3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21亿元,同比增长2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为6.79亿元,同比下降5.5%。

分重点类别看,基础设施投资5.13亿元,同比增长42.1%;民间投资33.6亿元,同比下降5.3%;工业技改投资13.48亿元,同比下降25.1%。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投资下降33.3%;采矿业投资下降36.9%;制造业投资下降31.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投资增长95.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投资下降31.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投资下降10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615.4%;教育投资下降1.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下降49.4%。

六、市场销售不够稳定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同比下降1.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本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速第一,对全市的贡献率为-9.2%,六县区排名第二。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9亿元,同比增长19.3%。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38亿元,同比下降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4亿元,同比增长0.2%。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28.38亿元,同比下降2.1%;餐饮收入9.15亿元,同比下降1.2%。

      

 

从销售情况看,销售额为142.5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批发业销售123.46亿元,同比增长0.7%;零售业销售19.1亿元,同比增长6.6%。

从住宿餐饮经营情况看,有所下降。住宿业营业额为0.52亿元,同比下降7.7%;餐饮业营业额1.53亿元,同比下降5.9%。

从各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升降幅度来看,贸易趋势忽升忽降,依然不够稳定。

七、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9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0元,同比增长5.1%,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速第一,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2元,同比增长6.2%,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五,增速第三,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3:1,与去年的2.25:1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八、财政支撑有力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63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和增幅均排第二,对全市的贡献率18.5%,排名第二。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3.4%。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44亿元,同比增长52.5%。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二,增幅第一。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1亿元,同比增长16.7%;公共安全支出0.4亿元;教育支出4.06亿元,同比增长10.9%;科学技术支出0.04亿元,同比增长227.4%;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0.45亿元,同比下降1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4亿元,同比增长36.9%;医疗健康支出2.25亿元,同比增长61.5%;节能环保支出1.17亿元,同比下降29.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03亿元,同比增长225.2%;农林水事务支出5.26亿元,同比增长73.2%;交通运输支出0.83亿元,同比下降49.4%。

 

 

 

九、金融运行平稳

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6.26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8.59亿元,同比增长11.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7.95亿元,同比增长58.4%;广义政府存款余额19.63亿元,同比增长1.5%。

 

 

 

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12亿元,同比下降1%。其中:住户贷款14.41亿元,同比下降30.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7.7亿元,同比增长10.9%。存贷比为30.5%;存贷增速差距为18.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