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良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前三季度平鲁区经济运行分析
2024年前三季度,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高位运行,总体良好。
- 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实现增长较快
今年以来,我区经济运行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区GDP完成254.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增速分别回落了3.3、4.3个百分点,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和增幅双双第一,对全市的贡献率达25.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5.8%,六县增幅排名第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87%;第二产业增加值176.19亿元,同比增长15.4%,六县区增幅排名第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41%;第三产业增加值75.45亿元,同比增长3.6%,六县区增幅排名第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7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9%、69.18%和29.63%。
- 农业生产创历史新高
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六县增幅排名第一。
从产值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7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35%;林业产值0.86亿元, 同比下降12.5%;牧业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5%;渔业产值0.0035亿元,同比增长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3亿元,同比增长3.4%。
从畜禽生产情况看,猪、牛、羊存栏分别为37473头、16443头、191075只,同比分别增长16%、16%、0.1%;猪、牛、羊出栏分别为33489头、4660头、57547只,同比分别增长10.7%、8%、7%。
(三)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仍然保持今年以来的绝对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个百分点。
从产值来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3.15亿元,同比下降0.01 %。其中平鲁本区规上产值232.8亿元,同比下降1%,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9.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总产值355.7亿元,同比下降4.2%;电力总产值78.41亿元,同比增长2.6%;非煤电产值39.04亿元,同比增长52.7%。分别占规上工业产值的75.18%、16.57%、8.25%。
从产量看,前三季度全区原煤产量9014.11万吨,同比下降4.7%,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增幅均为第一。其中平鲁本区原煤产量 2832.07万吨,同比下降14.3%。洗煤产量6219.4万吨,同比增长5.8%,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二。其中平鲁本区洗煤产量994.81万吨,同比下降1.5%。发电量25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二。
从收益看,企业利润降幅收窄,三大行业利润都呈下降趋势。1—9月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7%。其中煤炭行业下降4.8%;电力行业下降37.9%;非煤电行业下降24.9%。
(四)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75.45亿元,同比增长3.6%,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三、增幅第二。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28.19亿元,同比增长6.8%;批发零售业增加值5.12亿元,同比下降9.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0.64亿元,同比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3.95亿元,同比增长5.8%;房地产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3.1%;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74亿元,同比增长14.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7.61亿元,同比增长1.3%。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分别提高了-0.3、10.3、3.7、-12.2、1.8、-1.3、-0.7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上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29.6%,六县区排名末位,与占比第一的朔城区相比,少58.2个百分点,与占比第五的怀仁市相比,也低18.5个百分点。由此看,我区服务业发展滞后。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7.4%、6.8%、0.8%、5.2%、6.4 %、6.3%、36.6%。
(五)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3.88亿元,同比增长17.1%。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二,对全市的贡献率为23.5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4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农、林、牧业投资分别增长-53.5%、50.8%、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8.8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9.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19亿元,同比增长9.9%。三次产业分别占完成总投资的5.2%、79.66%、15.14%。
民间投资完成28.47亿元,同比增长63.5%。高新技术投资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124.7%;产业投资完成62.89亿元,同比增长16.3%。
(六)市场销售逐步回暖
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2.2%,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幅第二,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1亿元,增长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7亿元,增长4.1%。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13.69亿元,同比增长0.8%;商品零售17.29亿元,同比增长3.3%。
从销售情况看,销售额总计102.5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批发业销售85.79亿元,同比下降20.4%;零售业销售16.71亿元,同比增长5.6%。
从经营状况看,餐饮业营业额1.45亿元,同比增长8%;住宿业营业额0.47亿元,同比增长0.5%。
1-9月份,“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亿元,同比增长3.4%,降幅比上月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7元,名义同比增长4.6%,比上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幅第二。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6元,名义同比增长4.0%,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四、增速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7元,名义同比增长5.3%,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五、增速第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
城乡居民收入比2.78,比上半年缩小了0.01个百分点。
(八)财政收支保障有力
前三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21亿元,同比下降13.2%,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速第三,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4.86亿元,同比下降6%;非税收收1.35亿元,同比下降53.2%。
全区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15亿元,同比下降6%,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四、增幅排第三。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1%;公共安全支出下降42%;教育支出下降28%;科学技术支出下降17%;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下降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卫生健康支出下降29%;节能环保支出下降7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0%;农林水事务支出下降18%;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2%。
二、利好与问题
从市局反馈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名靠前,13项主要经济指标,GDP、 一产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原煤产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项指标第一;二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洗煤产量、发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六项指标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项指标 第三。总体看,我区前三季度经济高位运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 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
今年前三季度,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9:69.18::29.63,上半年为0.73:73.69:25.58,一季度为0.88:64.07:35.05,去年四季度为1.7:72.92:25.38。从数据比对看,我区产业结构二产独大,一产微小、三产偏小的状况长期存在。与本市兄弟县区相比,三产占比明显较小,比最高的朔城区(87.8%)低58.2个百分点,比最低的怀仁市(48.1%)少18.5个百分点。我区近五年来的三产占比在23%到36%之间徘徊,忽上忽下不稳定。总体看,服务业发展滞后。
- 工业呈一路走低趋势
从工业产值看,非煤电占产值比8.25%,比上半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转型成效逐步显现。但产业结构单一,抵御经济下滑能力较弱。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依然以煤炭经济为主,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以上,一煤独大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未来工业经济将面临很大挑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 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一是大项目短缺。截止9月底,在库项目共146个,亿元以上项目仅42个,占总数的28.7%。其中新入库项目86个,计划总投资111.3亿元,已完成投资35亿元。二是剩余投资不足。施工项目128个,施工率87.7%。全区在库项目计划总投资224.7亿元,剩余计划投资110.9亿元,支撑不足。三是受气候影响投资将大幅下降。每年的7-10月是投资的黄金期,11-2月份为投资淡季,预计今年后两个月投资会大幅下降。
- 消费市场依然低迷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居民收入增速也随之放缓。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在消费上更趋保守,更倾向于购买必需品,缩减非必要消费。此外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也对居民的消费信心造成了打击。房价下跌和销售放缓使许多家庭资产缩水,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低迷。因此在我区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现实下,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扭负为正,但增速不会太高。
三、建议
(一)抓好转型升级。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培育符合我区发展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优化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注重地下与地上工业的协调发展,着力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二)部门联动超前谋划。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关注拟入库项目的动态,抓好项目入库及统计凭证(三方工程进度单和财务票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做准备、打基础。
(三)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帮助有潜力的企业迅速崛起,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零售企业结构:鼓励零售企业提质增效,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加强住宿餐饮企业管理:推动住宿餐饮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其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通过促销活动、餐饮补贴等措施,激发餐饮消费市场活力;探索线上消费统计:实施典型引路,鼓励线上销售,提质达规,纳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