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行业各部门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经济转型,有力地巩固和增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下半年经济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础。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7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6 %。全市六县区只有平鲁和应县正增长,平鲁高于应县7.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1个百分点。增速较今年年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全市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增幅双双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下降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3.6%。一、二、三产增速排名分别为第五、第一、第二。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0.3%、92.4%、7.9%,分别拉动GDP增长-0.05个、14.43个、1.23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保持今年以来的绝对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6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9.23亿元,同比增长0.6 %。其中平鲁本区规上产值151.85亿元,同比增长0.7%,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9.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4%;电力总产值增长7%;非煤电产值同比增长24.5%。分别占规上工业产值的76.3%、16.8%、6.9%。
从产量看,上半年原煤产量5944.03万吨,同比下降1.1%,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增幅双双第一。其中平鲁本区原煤产量 1959.62万吨,同比下降3.1%。
洗煤产量3941.07万吨,同比增长4.9%,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二。其中平鲁本区洗煤产量650.3万吨,同比增长8.4%。
发电量170.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增幅双双第一 。
企业利润大幅下降。1—6月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4.4%。其中煤炭行业下降11.7%;电力行业下降32.8%;非煤电行业下降27.8%。
(二)服务业继续恢复
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7.1%;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3亿元,同比下降19.5%;住宿餐饮业增加值0.4亿元,同比增长0.7%;金融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18%;房地产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1.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15.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2%。与一季度相比,增幅分别提高了2.2、-16.6、1.5、12.9、-2.6、12.5、-0.9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4.4%、7.2%、0.9%、6.6%、6.9%、7.5%、36%。
(三)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2亿元,同比增长18.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9.7%,其中农、林、牧业投资分别增长-53.5%、-10.9%、-4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0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2.8%。
民间投资增长73.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9%。
(四)市场销售逐步回暖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0.2%,虽然依旧是全市六县区增幅排名末位,但由负转正。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1亿元,增长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9亿元,增长0.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28亿元,下降0.06%;餐饮收入8.72亿元,增长0.6%。
上半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上月收窄了18.7个百分点。
(五)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差距继续缩小
二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3元,同比增长5.2%,比一季度回落了1.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2元,同比增长4.7%,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五,增速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2元,同比增长5.6%,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五,增速第四,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
城乡居民收入比2.95 ,比一季度缩小了0.13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支保障有力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69亿元,同比下降17.3%,六县区排名绝对值第一、增速第二,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1亿元,同比下降7.3%;非税收收0.69亿元,同比下降69.6%。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政府继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证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等民生领域投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97亿元,同比增长35.6%。六县区排名绝对值、增幅均排第二。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9 %;公共安全支出下降11%;教育支出下降19%;科学技术支出下降37%;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下降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医疗健康支出增长3%;节能环保支出下降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3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1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74%。
二、利好与问题
从市局反馈的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看,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原煤产量、发电量五项指标绝对值、增幅位双双位居六县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洗煤2项指标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第四,增幅第六。总体看,我区上半年经济高位运行,但喜中有忧。
- 产业结构调整不稳定
上半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73:73.69:25.58,一季度为0.88:64.07:35.05,去年四季度为1.7:72.92:25.38。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二产占比下降了8.85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高了9.67个百分点,但今年上半年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二产占比又加大9.62个百分点,三产占比下降了9.47个百分点。与本市兄弟县区相比,三产占比明显较小,比最高的朔城区少54.6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山阴相比少22.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滞后。
- 工业增幅逐月回落
虽然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煤炭工业量价稳定,转型成效也逐步显现。全区非煤电行业产值占总量的6.89%。其中本区非煤电行业产值占本区工业产值总量的14.02%,分别比上个月增加了0.85、1.5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4、2.77个百分点。但从各月规上增加值来看,增幅逐月回落。1-4月为22.5%、1-5月为19.3%,1-6月为18.9%,要持续保持上半年高速增长态势,需高度关注,努力巩固。
- 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一是大项目占比少。在库项目共 122个,亿元以上项目仅有 33个,占比27%,存在总量大投资小的问题。二是新入库项目规模偏小。1-6月份,全区新入库项目 62个,计划总投资52亿元,项目平均总投资8412万元,与全省相比水平较低,对投资增量贡献小。三是剩余计划投资不足。全区在库存计划总投资亿165.7亿元,但剩余投资只有 66亿元,支撑明显不足。
-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从2月到6月,“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依次为-26%、-29.8%、-30.6%、-27.5%、-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增速-0.6%,二季度0.2%,虽然依旧是全市六县区增幅排名末位,但实现了正增长。要走出困境,稳定增长,依然不容乐观。
三、建议
(一)继续巩固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态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先进产能占比。
(二)持续抓好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盯紧高质量重大项目,部门联动,全力推进,抢抓黄金施工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全部开工入统。同时加强对未入库的项目的关注,加快前期审批手续,尽快推进项目落地开工。
(三)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开展专项督查,抓好新企业达限入统工作。针对“限上”贸易占比偏低的问题,关注重点市场主体,强化政策引导。此外,要提前考虑“限下”样本轮换工作。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做好基础工作,及时开展“限下”企业样本调整替换工作,提高样本单位上报数据的质量,改善“限下”贸易企业拉动不足的问题。